"烘干機分紅"模式落地云南:村民變股東,藥材收益翻番
? 在云南楚雄雙柏縣的藥材加工車間里,72歲的李桂花老人正用手機查看本月烘干機使用分紅到賬通知。這個被村民稱為"鐵牛銀行"的共享烘干平臺,正以"設備入股+工時計股"的創新模式,讓傳統藥材產業煥發新生。
1. 從負債購機到共享分紅
? "以前家家戶戶借錢買烘干機,現在掃碼就能用,省下的錢還能變股份!"大莊鎮柏子村合作社理事長楊明全指著車間里12臺標有不同村民編號的烘干設備介紹。該模式核心在于:①設備共享化:村民將自有烘干機托管至合作社,獲得初始股權;②工時證券化:設備運轉時長轉化為數字股權,通過區塊鏈記賬分配收益;③服務閉環化:形成"鮮藥采收—共享烘干—統一銷售"鏈條。
2. 三重收益重構分配機制
? 相較于傳統保底收購,該模式創造性地實現:①基礎收益:烘干服務費(50元/小時)的60%歸設備主人;②增值收益:30%作為集體發展基金用于設備維護更新;③特別分紅:剩余10%按藥材加工量向全體種植戶二次分配。村民王德發展示的賬戶顯示:7月其設備運轉210小時獲得分紅6300元,另獲加工量分紅1842元,總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217%。
3. 產業升級的裂變效應
? 該模式意外催生多個衍生價值:①技術迭代:集體基金已購置3臺AI烘干機,可自動調節溫濕度降低損耗;②金融賦能:股權可作為抵押物獲得農商行貸款,*zui高可貸設備估值70%;③人才回流:90后青年劉飛返鄉成立技術服務站,培訓村民操作智能設備。
? 在元謀縣老城鄉,這套模式與"721"利益聯結機制深度融合。村民李宗成不僅獲得土地流轉金,其托管的2臺烘干機7月創造分紅8920元,相當于過去半年的務工收入。"現在設備比兒子還孝順!"他笑著調侃道。數據顯示,參與該模式的42戶村民,戶均月增收達4236元。
? 據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透露,該模式將在2025年內推廣至17個中藥材主產縣,預計帶動10萬臺套農機具納入共享平臺。正如雙柏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所言:"這不是簡單的機械共享,而是一場生產關系的革新。"